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
整理: • 70人看过
阿荣旗因境内阿伦河而得名,系满语“清洁、干净”之意。地处呼伦贝尔市东南部,背倚大兴安岭,面眺松嫩平原,东以扎格敦山岭为界与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为邻,西与扎兰屯市隔音河相望,南以金界壕为界与黑龙江省甘南县毗邻,北以毕拉河为界与鄂伦春自治旗相连,西北靠大兴安岭与牙克石市接壤,是呼伦贝尔市连接东北三省的南大门。全旗总面积1.36万平方公里,辖8个建制镇、4个少数民族乡、7个地方林场和2个国营农场,共有148个行政村,居住着汉、蒙古、朝鲜、回、满、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27个民族,总人口32万。
阿荣旗作为内蒙古东部向东北三省开放、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享受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小兴安岭林区经济转型、促进内蒙古又好又快发展等叠加政策。同时,地处兴安东麓、嫩江右岸,农牧结合,林草结合,发展优势得天独厚。交通条件便利,301国道、111国道和绥满高速公路贯通全旗,旗政府所在地那吉镇是阿荣旗至广西北海省际通道的北起点,阿荣通用机场、阿莫一级公路和阿扎铁路已经建成,阿莫铁路和阿扎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建设,半径300公里内4个机场,形成了立体化交通网络。农业资源丰富,境内有耕地471.6万亩,优质天然草牧场234.7万亩,林地89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4.2%,活立木蓄积量3145.13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白桦、蒙古栎、杨树、柳树等,主要山野菜有蕨菜、黄花菜、四叶菜、榛子、蘑菇、木耳、猴头等,主要野生动物有驼鹿、獐、狍、野猪等,主要野生药材有黄芪、党参、桔梗、柴胡、赤芍、人参等,主要作物有玉米、马铃薯、大豆、水稻、杂粮等,常年粮食生产能力30亿斤,是全国441个优质商品粮基地、自治区5个大豆主产区之一和全区最大的柞蚕生产基地,素有“粮豆之乡”“肉乳故里”“绿色宝库”的美誉。水利资源充沛,属嫩江水系右岸支流,境内有阿伦河、格尼河、音河等16条河流,流域面积10586平方公里,地表水年均径流量18.7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3.21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8.97亿立方米,即将建设的晓奇子水利枢纽位于诺敏河支流格尼河中游,已列入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规划和水利部松辽委诺敏河流域规划。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点有铜、铁、铅、锌、油页岩、大理石矿、莹石、石英石、石灰石、玛瑙石、珍珠岩、高岭土、沸石、硅石等83个,其中石灰石远景储量50亿吨,氧化钙含量高达54%。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移民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交融汇集,是黑土地文明、草原文明、森林文明的交汇地,是东北抗日联军三进呼伦贝尔的主战场,也是英雄王杰的故乡,2009年被内蒙古自治区确认为革命老区。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索尔奇国家湿地公园和地质、水域、古遗址、原生态等旅游资源,初步形成抗联英雄园红色游、大兴安岭东麓原生态游、东光朝鲜民俗游和金界壕遗址观光游四大精品旅游板块,库伦沟景区被评为中国十大休闲胜地之一。
近年来,阿荣旗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为统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突出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坚定农工贸旅多业并举、立体化发展模式,依托“5112”工程,全面推进“2211”发展战略。驱动“两轮”(建材产业集群和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谋划“双翼”(近期打造哈大齐呼大通道上重要商贸物流基地和独具农区特色的旅游休闲产业基地,远景打造煤化工和有色金属采选冶炼两大基地),全力抓好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发展,狠抓民生社会事业,着力打造岭东强旗,全旗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2015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9.5亿元,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7.8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55亿元;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53.2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18.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分别完成5.54亿元和29.2亿元;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24939元和14055元。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旗、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首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最佳休闲小城、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全国信访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荣誉。实现了全国文明县城、全国文明村、全国文明单位,精神文明创建国家级荣誉大满贯。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huhuiyi.com/100098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