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竹墩村
整理: • 64人看过
菱湖镇竹墩村(也称下昂)是沈氏家族发源地之一。她本是武康余英溪畔沈氏世系分支,于中晚唐时期,迁徙至竹墩村,以此开启了沈氏宗脉新篇章。
竹墩的长春书院曾是朱熹讲学的地方。明时沈太宦至兵部尚书。这里历史上产生过多名状元、进士和举人,历任各级职官75人,号称产生过倪、孟、何、葛、夏5相国,唐宋时的颜真卿、苏东坡,《渔隐丛话》的作者胡仔及贾收、富弼、富直柔等人,就在这里把酒吟诗。文化底蕴深厚。
竹墩是明清时吴兴望族——吴兴竹墩沈的发源地。竹墩沈家一直人才辈出,以从政和书画文人居多,现吴兴竹墩沈的后代遍布海内外各地。有“天下沈氏出竹墩”之称。“沈氏”人才鼎盛。见史传者一百五十八人,其中三十八人有正传,一百二十人附传,另有皇后三人,皇妃五人,以唐朝睿真皇后沈珍珠最为有名。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竹墩沈”迎来了她的鼎盛时期。开启这一时期的便是一位居家课艺的翰林沈三曾。康熙十五年(1676年),沈涵、沈三曾兄弟同榜进士,同入翰林。到了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沈三曾的儿子沈树本高中榜眼。沈三曾的孙儿沈荣仁、沈荣光、沈咸熙也连捷进士,成为翰林院的青年才俊。竹墩的沈炳震、炳巽兄弟, 前者有《唐书合钞》、后者有《水经注集释订讹》等著作传世。
1911年11月5日,湖州教育会会长、竹墩人沈谱琴和湖州鲍山人、湖州府中学堂督学钱恂率领中学堂的学生军发动起义,驱走了清朝-,宣布湖州光复。1916年,北京大学教授湖州鲍山人钱玄同(钱恂之弟)和竹墩人沈尹默(沈谱琴族侄)担任《新青年》主编,扛起了“新文化运动”的大旗。在中国近代的风起云涌中,“竹墩之沈”续写风流,“鲍山之钱”新开篇章。
沈尹默是新文化运动中积极倡导白话诗并产生重大影响的诗人之一。他的白话诗《月夜》被称为“第一首散文诗而备具新的美德。”沈尹默和胡适、刘半农是最早在《新青年》上尝试新诗创作的,被誉为新文化运动新诗创作“三巨头”。
沈兼士,当代著名学者。沈尹默之弟。当时作为“新文化运动大本营”的北京大学,称其与兄沈士远(总务长)、沈尹默以及另外两名姓马的教授为“三沈二马”。
沈迈士,当代著名书画家。与沈尹默合作书画展览三次,在书画界卓有声誉。他的作品融诗、书、画于一体,为艺苑所推崇。
竹墩沈氏不仅因为有沈尹默、钱玄同、陆志韦这样的名教授,朱家骅、张乃燕这样的名牌大学校长,更是因为有沈家本、胡惟德、戴季陶、张静江、吴鼎昌等一班高官和朱五楼、王一亭、顾叔苹、沈联芳等一批工商巨子的存在让湖州竹墩享誉中外。
新农村建设让竹墩成了旅游胜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菱湖荻港”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头禅。遍布世界各地的沈氏后人都纷纷寻根问祖来到竹墩。特别是来自韩国、日本的沈氏后人更多。几年来,我们多次接待韩国、日本的沈氏后裔的来访,与他们进行了友好洽谈,共商弘扬竹墩文化的具体发展规划。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huhuiyi.com/10015125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