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胶莱镇十五亩地村
整理: • 45人看过
十五亩地
村庄由来 据十五亩地村《周氏家谱》记载: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有周姓人家从河南省汝南境内的八里庄迁徙,迁入胶州市李哥庄镇周家村;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又迁到此地,择“福寿之地”立村安居,命村名为“寿亩地村”;随着人口增多,村庄不断扩建,后以 “十五亩地”的大片土地作为村庄面积扩大的基础,遂改村名为十五亩地村。
政区人口
十五亩地村位于胶州市东北部,胶莱镇政府驻地东南约6公里处的大沽河西岸,东与胶州市李哥庄镇交界,西濒胶莱河,北与小高村接壤,南与大回村、小回村为邻。全村总面积980余亩,其中耕地650亩。2005年底,全村共有172户,580人,其中男300人,女280人。
经济状况 20世纪50年代以来,通过兴修水利,推广农业机械,实行科学种田,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粮食产量不断增长,各种经济作物有较大发展,蔬菜、瓜果、油料作物产量增加,村民收入提高,生活逐步改善。十五亩地村在抓好农业的同时,1958年建起砖瓦厂,砖瓦厂经历了20多年,年均创收5000余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干部带领村民优化“农工商”相结合的措施,几年后卓见成效。1981年,推行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以前所未有的积极性投入到农业生产中。通过改良土壤结构,防治盐碱等途径,建立了稳产高产田300余亩;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后,全村土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00余亩;1985年粮食产量比1980年翻一番。近几年来,采取多项措施,推进农业经济市场化和专业化,尤其重视发展经济园地,扩大菜园种植规模,现有菜园200余亩。平时经常向村民宣传种植科学,帮助村民选购优良品种,种植的土豆、大葱、大白菜以及瓜果等,产量连年增加,村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在搞好农业生产的基础上,鼓励村民发展运输业、商业和加工业等,全村现有手工加工业20多家,综合性商店10余家;有播种机2台,联合收割机5台,大中型拖拉机9台,手扶式拖拉机50多台;有汽车[货车]7辆,三轮车60多辆,摩托车118辆。2004年,人均纯收入4800余元,比2000年人均收入增加1000多元。
村庄建设 1992年,在村西增修路段,将村东西大街与村西胶平公路连通;2000年春,投资6万余元,与大回村联合建成村西的胶莱河桥。
社会事业 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推动着村庄走向富裕,走向文明。1980——2000年,投资10万多元,与附近5村联合成立双韩小学,已成为现代化的一流学校。2003年,全村有私有轿车3辆,面包车8辆;有家用电脑11台,电话机和手机共256部。2004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为98%以上。
联系电话 86-0532-88210874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huhuiyi.com/1001922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