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榛子乡龙口村
整理: • 52人看过
龙口村位于榛子乡西北部,是兴山县最北边的一个村,沿麻林河、高桥河、鲜家河而上与神农架毗邻。相传在龙洞湾有一个大溶洞,洞口有一场平,可容纳千余人,有一长流水由洞内流出,形成小溪。溶洞所处位置,在一条山梁首部,它似一张张大的龙口,仰天而啸。龙口因此而得名。
村委会距乡政府所在地25公里,2001年10月由原龙口、麻林两个小村合并的一个大村,取原龙口小村名命名为龙口村。所辖4个村民小组,163户,558人,国土面积5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52亩。全村农户居住在三条河流两面的高山峡谷之中,这里的地貌奇特,崇山峻岭,悬崖陡峭,地势险峻。龙口村姓氏以罗姓为多,并有“罗姓一面坡,喂的驴和骡,吃的用的货,全靠牲口托”。上世纪80年代前,人们的生产生活资料和农副产品的运输,除肩挑背托外,主要以骡子和驴子运进运出。村境内有最高海拔的灵鹫山(1964米),有最低海拔的麻林河(380多米),具有全县高、中、低山气候特点。该村旅游资源丰富,有传说《西游记》里面的灵鹫山、上马台、拜台沟;有燃灯道人修仙的地方圆觉洞;还有触景生畏、观之胆膻的望乡台、劝门沟、阎王鼻子鬼门关等风景;除独特的旅游资源,也有传奇的名人轶事,有解放时期129师、385旅、770团的受伤红军老战士罗继奎掉队居住于此,这位老人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三次过雪山草地,他的长征精神鼓舞后代,他的故事伴随该村几代人的成长。是一部革命传统教育的活教材,1984年2月病故,享年67岁。
龙口村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在上世纪80年代初探明磷矿储量1.4亿吨,可利用用储量6000万吨以上,居亚洲第三。80年代初,随着鲜家河磷矿的开发,当时的榛子人民公社,组织统调工,修通了青山至鲜家河20公里的简易矿山公路。90年代初又有县交通局、县林业局修通了平水至三岔口16公里的矿山公路和一线天至汾子岭15公里的机耕路。改写了龙口村境内无公路的历史。1996年兴发集团进军鲜家河,经过十年的矿山建设,现年开采规模达到了125万吨。
龙口村随着改革开放三十的发展,村党支部、村委会一般人,带领村民寻找适合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就是“主攻核桃、壮大畜牧、发展蔬菜、服务矿山”新思路。2011年核桃产业发展已达560亩,实现人平1亩核桃;畜牧业主要是以发展白山羊为主,现已有饲养40只以上的农户18户,年底全村将达到1500只;蔬菜产业主要是种植干红椒、白菜、番茄等。今年蔬菜面积400亩,主要是供给县城、矿山;服务矿山是龙口村的一张“主牌”,全村有160多人在外打工,仅在鲜家河磷矿打工的就有近百人,打工经济是龙口村人民的一笔重要收入之一。因此,我们说参与矿山开发,既是龙口村的机遇,也是在为打造“百亿兴发”做贡献。
龙口村所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差,整个村内很难找到一块成片的平田,“干的滚、稀的流、种的庄稼喂了野牲口”,所种的农作物,糊口就困难。这是龙口村过去的真实写照。现在虽然有所改观,但这里的村民仍然面临诸多困难。交通“差”,有50%的农户不通公路,至今还靠肩挑背托;饮水“缺”,有86户,328人饮水还要到一公里以外去挑;人才“少”,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人才难以引进,资源亟待开发。这些都是困扰龙口村发展的制约因素。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huhuiyi.com/10021149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