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城镇百科
  2. 湖北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童畈村

童畈村位于夷陵区鸦鹊岭镇东部,北与三合村接壤,南与东山村隔三岔河相望,东抵泉河与当阳王店镇史店村相望,西靠白家河与梅林村相望。三面环水,北高南低的自然村落,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土壤酸碱度适中。交通方便,汉宜公路横穿东西,襄石铁路纵穿境内,村、组、户晴雨路相通2。48万米。白河灌渠和提水站三面光渠道2。7万米,路渠配套。
   1949年8月前,童畈村属当阳、宜昌县两乡三保辖管,即当阳县普尖乡第三保(5、6、7组和林场),第四保(1、4、8、9、10、11组),宜昌县高前乡第十三保(2、3、12组)。1950年宜昌行政公署决定将当阳两个保划归宜昌县,当年4月废除-旧的保甲制,建立新的乡、村制,三保更名白河乡8组,四保更名大垱村,宜昌十三保更名太和村。1952年9月撤村并乡命名为太和乡。1955年3月小乡并大乡为红土乡,冬季组建七个初级农业合作社,1956年2月升为高级社,1956年秋合并为红土乡第五高级农业合作社,下设十一个生产队,1958年9月人民公社诞生,童畈属红土大队太和生产队8、9、10、11四个连队,1959年3月撤销太和生产队,红土大队更名为红土管理区,童畈为第五中队,1961年4月改为地方名---童畈大队。1984年9月更名为童畈村。2003年村组规模调整,由12个小组一个林场合并为三个小组,全村641户、2067人,其中男1020人,女1047人,劳动力1209个。村委会驻地中心地段,距镇政府1.5公里,全村版土面积6.99平方公里,耕地4165亩(其中水田2942亩),柑桔2599亩,水面880亩,小(二)型水库二座,容水60万立方米,50千瓦提水站二处,30千瓦提水站一处,12千瓦提水站二处,公路桥梁四处,装置100千瓦变压器七台套,50千瓦一台套。2005年粮食总产2420吨,油料360吨,生猪出栏8018头,柑桔2650吨,渔441吨,蔬菜6449吨,全年经济收入2583万元,人均纯收入4581元。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按照“紧扣发展主旋律,狠抓调整重头戏,抢占市场促增收,突出稳定活全局”的指导思想,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以猪、柑、渔、粮、油、菜六大支柱产业为龙头,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1987年被湖北省委评为“先进党支部”,多次受到市委、县(区)委、镇党委表彰,1990年国家农业部授予袁朝金“全国农业劳动模范”;1991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人事部授予李发春“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劳动模范。”
   1983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涌现出一大批专业能手。养猪能人28户,过50头的20户,过100头7户,过1000头1户,带动了广大村民养猪积极性,2005年发展母猪1200头,育肥出栏8018头,存栏3500头;发展柑桔2599亩,其中新发展1760亩,年产量达到2650吨,柑桔种植大户160户,过万斤的10户,过5万元的2户;粮油大户12户,粮食达到2600吨,油料260吨。1999年建蔬菜大棚基地18个9亩,带动了村民种菜积极性。全村以莲藕为主的蔬菜总产6449吨;个体工商户9家,外出务工的209人,进城菜贩101人,柑桔销售网点15家,生猪流通商12家,饮食业3家,农副产品加工3家,车辆运输业15家,专业建筑队4家,养蜂、鸭群2家。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2005年,新挖堰塘四处,改荒造田2000亩,开通泉河四支渠15000米,建5千型提水站一处,修通白河东干渠12000米,建邓湾、童畈水库2座,新开渠道3500米,建二级提水站一处,改变了民谣“童畈收了谷,狗子不吃锅巴粥”的现状,做到“人定胜天”;1968年以来修通村级井字形公路4条9800米,组级1500米,硬化道路6000米,修建白河二桥一座。1978年起架通高、低压电线15000米,整改更换15000米增架5000米,增、换100千瓦变压器7台,50千瓦1台。办起农业科技研究所,三系制种150亩,收种20000斤,培育691原种数万斤,建无土育秧工厂二栋600平方米,推广两段育秧和软盘抛秧新技术;柑桔采取高接换种和内接增果措施1000亩,推广无公害扑虱杀虫剂320亩,探索高效种植模式,“油、瓜、稻”300亩。架设通讯设施15000米,安装程控电话400部,手机600个;架设有线电视路线15000米,376户人家收看有线电视;架设自来水管道1000米,保障48户人家吃上放心水,2000年引进统舜集团葡萄基地300亩。

湖北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童畈村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huhuiyi.com/1002165665.html